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大人非要和小朋友斗个没完没了?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新公民计划 Author L老师 廖细雄

题记:《为什么大人非要和小朋友斗个没完没了?》是在三年级的冉冉看完《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后向自己的妈妈提出的问题。她妈妈L老师没有直接回答她,而是告诉她“等我想想再回答你“,实际上,在接下来的好多天,她的妈妈都在自己先寻找答案,查资料,看书,包括也给新公民计划写信进行交流,以下是微澜图书馆北京第5分馆馆长给冉冉妈妈的回信。



给冉冉妈妈的回信

尊敬的L老师:

关于“选择”

活动报名的时候,我们收到很多哈迷,也是朗读志愿者的留言,其中有一句是关于“选择”,留言说,“决定一个人的是他的选择。
生活里的选择与被选择,没有选择和无需去选择,不允许选择和被迫选择,远远没有童话世界里来得直接、宏大、善恶黑白分明,但也频繁得多,不过我自己想先避开沉重的话题。
“选择”实际上渗透着我们的日常生活。要不要听爸爸妈妈的话,要不要看自己喜欢的而不是老师爸爸妈妈推荐规定的书,要不要吃那块更大的蛋糕,要不要让爸爸妈妈给我倒一杯水,小小的事件后面都有复杂的思考过程,各种权衡,考量,行为都来自于一个人最终所作的选择,但这些选择常常是我们所忽略的,生活里,我们甚至不知道自己在进行着选择;甚至对我们的行为后面具有的思维完全没有察觉。
同样,当孩子有所选择的时候,我们大人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也同样是我们的选择所在。

九又四分之三站台  2018年10月,摄影:吴丽丽 

关于“痛苦”
9月1日单向历这一天选用了《哈利·波特与魔法石》里的一句话,“再过十分钟他就该登上开往霍格沃茨的列车了,可他一点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这句话让我注意到,9月1日父母们对孩子们开学的态度。朋友圈里甚至出现过这样的话,“普天同庆 万兽归笼”,父母的突然放松又紧张的心情可以理解,但这样的信息还是让我有稍微的不适。
开学对孩子们来说,兴奋夹杂着忐忑,有多少老师父母能想到孩子可能“一点也不知道该怎么办?”,给Ta的不是期望,而是真正的鼓励呢?
有时候我会把许多看似无关的东西联系起来一起思考,在我就《哈利·波特》采访8岁小朋友小灰灰的时候,她会认为,如果告诉别人一旦打开《哈利·波特》让人无法自拔,可能还是有点言过其实,原因是《哈利·波特》中许多可怕的事物(往事)可能让人望而却步,太过痛苦而看不下去。我自己当时会惊讶一个8岁孩子的理解力和感受力,以及她准确的表达。
也在同一天,单读的app有一篇对谈文章《我要描写人们面对痛苦的态度》,韩国当代作家金爱烂说:
我的作品里面确实描写关于人的痛苦的部分比较多,但是实际上 我的重点不在于描写某些人的痛苦,而是他们面对这些痛苦的时候采取的态度,用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这些痛苦,怎么去解决它们。
单读 app

我在创作小说的时候,我的世界观也在慢慢地发生变化,起初我在描写身处困境中的人或者痛苦的人的时候,我对人物的描写是他们多数会用幽默诙谐的方式去面对这种困境来保持自己做人的尊严,后来我的故事慢慢地色调变得比较灰暗,我在小说里面描写很多弱者的故事,也有很多人向我反映,当他们读到我的小说的时候,感觉自己被看见、被理解……我感到很惭愧……实际上不是我站在那些人物的旁边,而是我小说里面的人物选择站在我的身边。当前几年韩国发生“世越号”沉船事故,一个大型的事故,当我看到这个事故的时候,我自己也受到了伤害,我也需要去治愈自己,我选择通过写小说来治愈我。不是我去理解,是我也需要被理解,小说就是我选择的方式。

单读 app

在微澜图书馆做这志愿者的两年里,我自己心路历程和金爱烂很像,我选择通过去服务这些处于不公平境地的困境中的“弱者”,其实也在治愈自己因为种种现实带来的伤害和痛苦,大部分的时候,这种伤害和痛苦我甚至无法和他人谈论。

志愿者与孩子之间,当我们真诚的对待彼此,我们在相互治愈着。

在图书馆,我们尽量营造一个轻松的环境,包括举办一些奇怪主题的征文活动,让孩子有机会可以无拘束的表达自我,包括困惑与痛苦;我自己相信,在这种表达里,孩子们去获得个体价值或者说对自我的身份的认同以及自身的尊严,他作为他自己被接纳了,对一个人来说,这非常重要。

孩子的日记

爱与勇气

您说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思考,不仅是大人与孩子,在大人之间,孩子之间,也同样重要。而在关系和事件里人所表现出来的爱与勇气,也是人选择过后行为表现出来的结果,也同时是别人对这些行为的评断。

爱与勇气的背后同样是恐惧,是悲伤痛苦,是愤怒,是绝望,是无力无能面对的困境,在这些境地之中做出的选择,决定我们是否勇敢,是否有爱,是否会给予他人伤害,是否能在压力之下依然坚持“真理”。

而在我们的文化里,恐惧,悲伤,痛苦,愤怒,绝望,无力,这样的困境,以及因此引发的焦虑和冲突,都是羞于去谈论的和表达的,我们总被教导“莫论家丑”,被教导如何忍耐和宽容,却很少被鼓励去直面和接纳这些负面的情绪以及与他们相处;这种忽视常常使我们自己也看不到它们,这种忽略几乎就是对自我的否定。

对各种负面情绪和”痛苦“的忽视一早是从家庭关系里产生的。我们的父母,是否允许孩子表达,允许Ta怯懦,允许Ta存在恐惧痛苦,愤怒,是否不回避冲突,很重要。

只有允许,才能去除“定论”和“偏见”,才能在冲突里还记得了解情绪后面产生的具体事实原由,从而获得理解,去消解这些情绪,去改善现实。

L老师,看到你如此认真对待冉冉的愤怒,对待冉冉提出的问题——“想想再回答你”,并且认真的去探索、寻找答案,感动,您真是一个睿智的妈妈。

微澜图书馆里的大部分孩子没有这么幸运,他们很少被认真倾听,他们表达的总是被忽略,他们处于各种各样的困境中。

并不是他们的父母不情愿,更是因为他们被自己的现实所限,心力不够,何况,大人自己的困境也同样的多,要理解自己所处的处境和现实已经非常的艰难。而忍耐,在生活里,常常被认为理所当然。

伏地魔也曾是个孩子

有一天在办公室我听到同事说,伏地魔一直想维持纯种的巫师血统,无法忍受麻瓜与巫师的混血,才这么嗜血。我突然对伏地魔好奇起来,为什么?为什么伏地魔想要维持血统的纯正?抱歉我没有重新看书,而电影在很多年前看完,已经记不清楚了,于是我在网络上搜索了一下伏地魔的身世):
小汤姆(Tom Marvolo Riddle)于1926年12月31日深夜出生在英国伦敦的一家孤儿院门前。他的母亲是女巫梅洛普·冈特,是大名鼎鼎的萨拉查·斯莱特林的纯血统后裔……在麻瓜孤儿院中长大的小汤姆最初不知道自己的身世,但意识到自己有一些特殊的力量,可以隔空移物、与动物对话、让人倒霉。这使他被孤儿院的人所惧怕、厌恶和疏远,也导致他的性格有些偏激。他极其厌恶孤儿院根据母亲的遗言起的名字,与抛弃母子俩的麻瓜父亲同名。他同时也怨恨命运,后改名为伏地魔意为“飞离死亡”,“Tom Marvolo Riddle”经过调换字母也可以变成“I am Lord Voldemort”(我是伏地魔)。
百度百科
不得不承认,伏地魔也曾经是一个孩子,当他是孩子的时候,他经历的,遭遇的,他的恐惧和痛苦,他人对待他的方式,以及他如何理解,如何选择,从而成为现在的大人的他,是值得我们思索的。
每一个大人曾经也是孩子,伤害他人之人也曾被人伤害过。

真实如此平凡 

站在风雨中透过迷雾想象着哈利和他的小魔法师伙伴们坐着吐着白气的蒸汽火车从威廉堡出发驶向霍格沃茨

英国  格伦芬南大桥  2018年10月,摄影:吴丽丽 

我自己也曾痛苦过,变得狰狞过,但我不喜欢当时的自己,这加重了我的痛苦。我用了很多年调整,后来当遇到对Ta人不解的时候,我时常会想到那段经历,这样,即使别人伤害到我,也就不会那么愤怒和痛苦,而是试图去理解,为什么?他怎么想的,他为什么要选择如此,有时候,我认为,这不是简单的善恶问题,而是需要我们学习去弄清楚我们的思维方式,去发现和理解自我,以及理解世界和他人。
在冲突里,当我不因为冲突中一个人的表现而对Ta下定论,而是试图去探寻问题真相的时候,我就不再钻牛角尖了;我会尝试把自己的想法,我因为他人的行为所受到的伤害表达出来,而不仅仅停留在愤怒和对峙上。
当你诉说你的痛苦的时候,对方可以了解你真实的想法,而那些看似暴力残酷暴力的言语和行为后面的人也可以有机会表达他们的愤怒和焦虑,把他们的想法说出来,大家就不会停留在善恶论上,这样,彼此才有机会发现问题出在哪里,就有机会一起想办法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停留在对立中相互的攻歼和指责。
在父母与子女之间,也是同样的,允许孩子表达意见,认真慎重的回答,是一切人与人之间健康关系的起点。然后,准确的表达能力并不是每个人天然所具备的,需要后天的学习和训练。
再和您分享一点,在微澜图书馆的实践中,我们在尝试找各种原因和方法,但是要达成所愿,依然漫长艰难,人与人之间总是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孩子们来来走走,有时候,一个学期养成的好习惯在长假之后会消失殆尽。
馆员们一开始的时候会为孩子们存在的各种问题失望,挫败甚至感觉痛苦,但正是这样,我们才需要在这里。
尽管痛苦,我们尽量的不去用规定直接规范孩子的行为,而是通过讲述,或者说阐述这些规则,阐述为什么我们要有某一种行为而不是另外的,比如在图书室要保持安静,那是为了不打扰到别人阅读,你大声喧哗的话会影响到人;我们通过这样的讲述使孩子们一点一点自我发现,也看见他人。当然,整个过程,漫长反复,对志愿者本身也是一个试炼。
自尊以及尊重他人,在这两者之间,我们一直在实践中摸索着是否可以同时达成,使孩子们即不囿于规训不直接屈从于“权威”,但又能很好的在理解的前提下主动的遵守规则和公共契约(公德)。
在我们的志愿者当中,有一部分是妈妈,她们对孩子们,给与了母亲般的爱,这非常的重要。不过,我并不试图谈论爱,有一位志愿者阿姨和我讲,我们要“面冷心热”,也让人感动。也有人会说我,作为馆长,你为什么要苛求志愿者,预期大家都拥有这么强大的心理能力。
或许是因为我一直认为,心力是一个互生的过程,当人从焦灼之中跳出来,去认识和理解人和事物,人的心力是可以生长的;当我们有了更多的理解的时候,我们便能容纳更多,包括痛苦,也能为自己挣一方“自在”,虽然,这真的很难。
伏地魔因何而生
再换个角度,JK·罗琳为什么要创作出这样的作品, 为什么会创造这些角色,为什么会创造这些故事,她一定有她自己的初衷和思考在。伏地魔让我想到希特勒,想到纳粹,想到犹太人,想到整个20世纪的历史,还有极权主义思想,我不知道你是否会和冉冉谈论起这些。伏地魔出生的年纪正好和纳粹党的建立差不多,纳粹主义,是德文“Nationalsozialismus“民族社会主义,本身也并不是一个万恶不赦的词。但历史却真真实实的写在那里了。我自己对照了伏地魔和希特勒的经历以及20世纪的历史,做个简单的对比表:

历史本身我不是真的熟悉,只是隐约的,片段的了解过。过去如影随行,我列表并不是说伏地魔就是希特勒,但是,读《哈利·波特》我会情不自禁想到这段历史。哈利·波特在1980年才出生,或许我自己想说的是,过去的历史会追随我们,就如一个人,他过去的经历会追随他,是今天的Ta之所以是Ta的很重要的一部分。
而阅读,正是扩展了人受限的经历和经验,使人的认识不仅仅停留在我们自身的个人经验和经历上局限我们。这也是微澜图书馆的意义所在,通过广泛的阅读,让生活空间局促的孩子们能领略到各种各样的心灵和世界的广阔,从而在狭小的天地里也有机会寻找到自由。
每次听人说到成功的时候,我更想说,先让人有尊严吧,这个尊严,首先,或许是要先抛却成功论的。每个人,先是一个珍贵的人,当意识到这一点,人自己也就有了选择的能力,自然就能拥有更好的生命和生活质地,致于要不要成功,也会成为他自主的选择之一。
另外,再和您分享一下两个我非常喜欢的作者,汉娜·阿伦特和莱辛,在她们生命的最后时期,都不约而同的指向人的思维,这种思维也包括我们认识事物和理解事物的方式以及面对痛苦所选择的态度。
抱歉,我想到哪里就先写到哪里,希望这些交流可以为你提供一点角度。
也谢谢您一直以来对微澜图书馆的支持。 
祝好!
廖细雄
2019年9月8日
微澜三十六时辰,96号朗读志愿者:冉冉

附录:
冉冉妈妈的来信
我有个9岁的女儿冉冉。她是一个郑渊洁迷,家里买齐了郑渊洁出版的童话书。冉冉平时总喜欢翻来覆去的看,好像总也看不够。相对于中国郑渊洁的书,《哈利·波特》也算是现代儿童文学的经典童话著作之一,作为爱给孩子读经典的宝妈,很早我就买好了精装彩绘版的《哈利·波特》,期盼着和孩子一起读哈利波特,一起成为哈迷。可是冉冉对哈利波特的书一点都不感兴趣,而且连哈利波特的电影也不看。直到今年暑假的一天,冉冉自己抱着《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看了起来,而且一发不可收拾,边看边给我讲赫敏、罗恩、哈利的故事。我也很好奇冉冉为什么之前不喜欢看《哈利·波特》,现在又喜欢的爱不释手,于是就问她原因,冉冉说:“到年龄了呗,现在适合我看,就喜欢看了!”。想想也是,现在正式出版的图书多达几十万种,从海量的图书中找到自己喜欢的书,好比海边拾贝,总会很心喜。

想想再回答你

冉冉读完《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后,特别气愤问:“妈妈,为什么伏地魔要与哈利·波特斗,一个大人非要跟小孩子斗,太让人气愤了!”“这个问题嘛,是个好问题,但我得想想再回答你”。面对冉冉提出的这个问题,对我来讲还真有挑战性,怎么回答呢?为此我查了资料,发现《哈利. 波特》系列图书中提到特里劳妮的预言:有能力杀死伏地魔的人于七月末出生在一个三次战胜伏地魔的家庭中,伏地魔的标记哈利为劲敌,伏地魔的选择成为关键。想想童话世界里的大人是不是太小心眼了,竟然只想打败一个小朋友吗?哈利波特这个大难不死的男孩。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第五章对角巷中是这么讲述魔法世界的法师们见到哈利的情景。

破釜酒吧

“我的天哪,”酒吧老板仔细端详着哈利,说道,“这位是……这位莫非是” 破釜酒吧里顿时悄然无声。“哎呀!”酒吧老板小声说,“哈利·波特……荣幸之至。” 他连忙从吧台后边出来,朝哈利跑过去,抓起他的手,热泪盈眶。……哈利不知说什么好……那个抽长烟袋的老太婆一个劲地抽,根本没发现烟袋已经熄灭了。海格一直在笑。接着椅子噼噼啪啪地响了起来,哈利突然发现自己竟跟破釜酒吧的人一一握起手来。……“太高兴了……简直没法说明我的心情,我叫迪歌。”“我以前见过您,”当迪歌过分激动、礼帽掉下来时,哈利大喊道,“有一次在商店里,你朝我鞠躬。”“他居然还记得!”迪歌看着在场的每一个人喊道,“你们听见没有?他还记得我呢!”

《哈利·波特》
被敬仰的小朋友
读完上面这段故事后,你也许会发现哈利·波特虽然是个小朋友,但是魔法界的人都认识哈利并敬仰他,这么说来哈利可是个大名人啊!
故事里的哈利是个小朋友,小朋友被大人们敬仰,想想感觉好奇怪啊?
为什么许多人会敬仰小朋友呢?
原来是伏地魔(这个人人恐惧的魔王)没能杀死一个几个月大的婴儿----哈利·波特。哈利这个大难不死的男孩也因此才受到了魔法师们的关注。 
换个角度思考一下,如果不是没有了伏地魔这个强大的对手,哈利可能无法成为伟大的魔法师,也就没有一次次惊险的历练,也就没有了机会展示出他的勇敢与坚强。
一本书、一个故事、一个问题,引发我们对人与人关系的思考,“为什么大人非要和小朋友斗个没完没了?”
我想不只是《哈利·波特》的世界里、在我们现在的世界里,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员提倡大人不要从孩子的生理特征来评判对待他们的方式,而是从心理特质出发把孩子当作成人来平等对待,给与他们与成人平等对话的机会。
以上只是我对“为什么大人非要和小朋友斗个没完没了?”的个人看法,如果你有其他更有趣想法欢迎大家一起来交流。 

L

2019年9月2日


后记:
当L老师带着冉冉在9月8日来到活动现场的时候,她说,她还是没有回答冉冉的问题,她还在继续探索或者说思考。
我们也希望收到其他读者的来稿或者来信,和我们来讨论孩子成长中的各种问题,困惑以及困境。尽管我们并不能提供答案,但是,大家可以一起思考,一起寻找,也在这个寻找的过程中,一起拓展认识世界的维度和成长。

最近我们有个想法,就是建立一个“书架间流淌的空白”的小社群,以各种教育者,思考者以及妈妈为主、讨论在孩子们成长中的问题,困境,沟通和教育的实践等等,通过观察,记录,以及大家的讨论,我们去探索语言,行为后面更深层次的原因,意义,然后我们把这些经验意见汇总转化成为志愿者可参考的意见并提供支持,甚至为打工子弟小学孩子们老师和父母提供参考和支持。

这一切,我们也在探索中,在路上,您的加入共建才能使之成为现实…
加入“书架间流淌的空白”社群,可以联系我们:
               岳毅桦,微信:bachangjie       手机:13501006844
或            廖细雄,微信:winter_going   手机:13671310237

点击”阅读原文“,成为微澜图书馆的月捐伙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